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等部门多次下发美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要求。据此,我校制定了五年(2019-2024)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围绕“与广东崛起共成长 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培根铸魂为培养方向、坚持以美育人与以文化人、重点关注学生的获得感为总体目标,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三步走为具体目标,通过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全面加强和推进学校美育工作,重点关注学生的获得感。
一、 本年度广东工业大学美育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和广东工业大学“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实施的整体部署,广工美育浸润教学团队加强组织协调,深入实地调研,强化精准对接,传承非遗文化,打造美育精品,稳步推进阶段性工作目标。
项目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整合美育资源,凝聚团队力量。立项至今,先后6次与汕头市龙湖区对口学校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研讨,并分5批派出30余人次赴汕头开展实地对接工作。
教学团队与非遗传承人、文化馆和特色企业取得紧密联系,探访汕头地区传统工艺文化项目,同时用文字和影像全程记录项目推进过程,完成系列新闻报道5篇,拍摄音像资料近100小时,开展非遗文化展示暨美育师资培训会2场,组建课程团队6个,打造特色课程6门,全面覆盖4所对口学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对共建形式,另外帮扶4所学校,超额完成阶段性建设目标。
硬件方面的重大进展是,学校推进新建学生活动中心项目的建设,配置了艺术展览与多功能演播中心和多个艺术创意活动区,设计并开设了面向全校的公共艺术实验教学课程及实训活动项目。
二、本年度广东工业大学美育教育课程建设及改革基本情况
本年度广东工业大学美育教育课程建设和改革基本情况,继续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区域特色鲜明、文理相通、科技与艺术相融的通识课程体系。
1.关注日常教学管理,制定并落实教学工作实施细则,及时发布通知并指导教学工作,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获得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疫情阶段在线教学(第二批)学院或专业类优秀案例奖1项;获得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广东工业大学十佳授课教师及最受欢迎参赛教师1人。在2020上半年开展在线教学期间,严格按照教育部、学校教学管理相关文件精神落实教学工作,制定操作方案,落实具体措施,实现了全员、全面线上教学,在各种平台、在线资源、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师生沟通路径等教学资源运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半年,在恢复课堂教学秩序的同时,认真踏实地落实把在线教学中好的方式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慕课课程以及重点建设的课程中,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评价方面,积极配合学校制定《通识教育中心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识教育中心核心课程与建设办法》等制度,督导及其他教师听课覆盖率实现双100%覆盖。
2.全力推进平台类项目申报与建设,大力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培育,在省级以上项目立项层级与数量上成效显著。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岭南灰塑活化项目建设和升级;获得广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汕头市平台;获得省级教改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堂1项,校级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教材项目2项;获得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4门,校质量工程在线课程4门,其中,《岭南衣裳》获得国家一流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岭南衣裳》《音乐漫步》《现代传媒与批判性思维》获得省级一流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海外华侨华人》获得省级一流本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
3.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教学平台建设,重点进行课程建设。
(1)重视通识课程体系统筹与管理,加强美育课程、团队课程的建设。重点推进《工程伦理》《写作与思维训练》《沟通与表达》《大学语文》等课程改革与团队建设;完成《广东工业大学美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进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落实美育课程体系实施方案;大力支持艺术团做好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积极与学校对接艺术团校园文化建设与参加竞赛获奖的激励办法及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认定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完成《广东工业大学艺术团实践教学工作量方案》《广东工业大学人文艺术类竞赛项目级别及奖项等级奖励办法》方案,提交学校相关职能部门。
(2)重视慕课课程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的培训与改革。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在已经运行的10门慕课授课中的广泛应用,组织并制定慕课课程教学规范,指导教师做好慕课课程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存档、教学环节安排等工作,使慕课成为通识特色课程之一2020年,公共选修课中,慕课占有量有60多个头,选课人数达6000人以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3)继续推进《博雅讲坛》讲座课程,打造一张广东工业大学通识课程靓丽的名片。《博雅讲坛》现已举办讲座88场,本年度邀请到了广东工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汤耀平教授,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平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凯宏教授等知名学者和社会名人莅临讲坛,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岭南非遗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极大丰富了我校校园文化生活。
(4)落实通识教育中心的对外宣传工作,利用博雅荟公众号进行推文,对于教学观摩课、博雅讲坛、竞赛活动、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等重要内容,精心组织撰写宣传稿,进行推文。本学期,尤其设定专栏,主要针对大学生积极开展好书阅读推荐,开启“人文基础”栏目。目前,已经完成推文10余篇,并举办了“讴歌新时代 书香满校园”的校园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活动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圆满落幕。
(5)积极配合学院做好专业教育认证工作。对接《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技术》等专业完成新工科专业认证工作,涉及7个班的教学材料支撑和认证报告撰写工作,圆满完成认证材料支撑工作。
4.重点对接校内外资源,开展传承基地共建工作,推进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平台项目的落实。
重点进行2个平台的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省级传承基地:岭南灰塑;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对接汕头。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平台建设,对接完成4个校区的灰塑工作坊建设工作,重点建设《岭南灰塑技艺》《岭南灰塑文化》等课程,外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成村等多位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进行教学;组织教师团队进行多景点的灰塑景观视频拍摄、文案撰写与纪录片制作等工作,组织教师团队整理与撰写灰塑相关资料,从实物、设计、到方案,完成灰塑虚拟博物馆建设,并正式上线;组织申报书和佐证材料的撰写工作,落实灰塑教学成果展览、大师作品展览等基地布展工作,顺利完成传承基地的验收与评估。着力推进汕头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6次深入对接的四所中心学进行现场办公、教师培训、教学研讨等工作,确立抽纱、英歌舞、合唱、美术等对接项目的落地。
5.加强教研部和督导组的建设,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以教研部为单位,积极组织教学研讨,从制度建设到教学规范,公开、知情;督导组,有计划深入各校区听课,任务明确,工作踏实高效,全覆盖听课;积极推进教学优秀奖获得者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全体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实现中心全覆盖听课,完成100%覆盖率;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有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与教学培训会议,受益教师达10人/次以上;积极推动课程移动端嵌入式教学改革,组织教师培训在线培训多场。
三、美育教育研究蔚然成风,成效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作为工科高校传播人文精神、担负美育教育功能的机构通识教育中心,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传播和展示方面,要更加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1.我们在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岭南灰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整合校内外资源,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广州民俗博物馆等文博单位通力合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灰塑》充分提炼,开发课程,并以工作坊的形式辐射传播到周边中小学及社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出来,让广大青年学生加深记忆,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本基地与校外多个文化基地建立协作关系,在校内组织多学院协同共建,利用全校通识课程平台优势,通过学院专业基础课、校公选课开展教学,以工作坊教学、社团活动、专题讲座、定期竞赛等形式提升教学成效,依托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站式立体联动推进课程建设,课程覆盖四个校区,并向社会推广,打造广东工业大学灰塑文化传承品牌。
2.初步建成了完整的“金字塔”型课程体系
开设了《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粤剧韵律操》《皮影雕刻与工艺设计》《古琴演奏技法》等公共选修课程;开设了《文化遗产与历史环境保护》《岭南设计文化研究》等应用型专业基础课程;对标“灰塑”核心,重点建设《岭南建筑灰塑技艺》与《岭南建筑灰塑文化》2门通识核心课程。“灰塑”核心课程以“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三步走为目标,充分发挥工科学科特点,校内教学团队理论讲授与灰塑传承人现场技艺传授相结合,线上理论讲解与线下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学效果显著。基地课程体系有梯级、有层次,具有宽基础、覆盖面广的特点,为灰塑的传承提供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实现了课程之间知识点的有序科学连接。
3.专用教学场所与设施设备等教学条件完善
在四个校区,均配有灰塑工作坊,并配备充足的教学工具、画架,提供上课所需要的材料,每间专用教室能够容纳50人。东风路校区图书馆一楼的专业展览厅和艺术设计学院的一楼展区可为灰塑展览提供合适的场所,大学城校区的学生活动中心,专门设置灰塑长廊、灰塑墙等展示空间。
4.建立5个校外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
对接邵成村灰塑艺术工作坊、陈家祠、佛山祖庙、资政大夫祠、岭南四大名园以及青田村等机构建立校外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为项目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保障。2019年,整合校内外资源建成4个灰塑工作坊,分布在四个校区,开展岭南灰塑传承工作。拥有10位专职教师、6位兼职教师,组成一支跨学科、跨专业的师资队伍。工作坊每学期活动内容包括四个校区的课堂实践、灰塑设计大赛、灰塑文化展览传播活动,完成灰塑建筑文化保护、利用、修复情况现状报告的调查和信息采集等,丰富多彩。
通过大力与学校及职能部门沟通,落实了艺术团作为指导教师获奖的科研成果折算工作,把相关条款列入到学校职称评审文件中,为中心教师拓展了发展空间。今年有1位艺术团带团指导教师晋升了副高职称,极大地鼓舞了公共艺术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广东工业大学公共艺术各类活动开展及比赛基本情况
2019-2020学年,我校高水平艺术团在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比赛中和在本校校园文化演出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汇总如下:
1.合唱、舞蹈、器乐、戏剧、朗诵、案例、微电影参加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分别取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的好成绩。其中朗诵、案例两项送审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
2.交响管乐团、民乐团参加第十一届广东音乐邀请赛荣获3金3银1铜及两位指导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共9个奖项;
3.合唱团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合唱联盟合唱教育大会分别获得青年学生组银奖、成人男生组银奖;
4.舞蹈团原创作品《染天蓝》入选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5.黄邵芳副教授获得第八届国际声乐公开赛总决赛金奖;
6.艺术团老师完成多场高质量的教学成果专场。其中民乐团举办“盛际.国乐民乐教学成果专场音乐会,戏剧团举办第二届“秋实、冬韵”短剧三场;
7.舞蹈团《英雄赞歌》参加学校组织部“七一”党日主题活动节目报送及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学校运动会开幕式表演;
8.合唱团、管乐团、民乐团参加国际会议中心“2020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会会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交流会”闭幕式演出;
9.合唱团网络云合唱《有一种爱不变》,获广州新闻电视台采访报道,广东思政网、广东工业大学官网、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10.戏剧团参与拍摄由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出品的公益电影《信仰的力量》,带团老师郭娜该片任执行导演,剧团14名同学担任演员和服装管理工作;
11. 戏剧团年度戏《群猴》以广播剧的形式进行线上直播;
12.为进一步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师生艺术修养,举办广东工业大学2021年新年音乐会,由交响管乐团、合唱团、民乐团、阅音琴社联合参演。
同时,工作室的教师们带领学生活跃参与第二课堂,很多实践课程采用俱乐部教学方式,以带领社团的方式展开。工作室的老师带领的校级社团共有32个,如:演讲与口才协会、茶道协会、文虎灯谜学社、辩论协会、玄武戏剧社、影协、书画社、书法协会等;我校学生社团正在从数量和规模扩张向内涵和质量提高的方向转变,学生社团在学生自我管理、个性培养、知识拓展、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和交往能力培养、人文素质和综合审美素质提高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多名老师担任学校举办的各项艺术活动比赛的评委,还有部分教师担任省、市级艺术比赛的大赛评委。
目前,中心正在组织力量大力推进排瑶、传统漆艺、粤语吟诵、皮影雕刻、广东省木偶戏、岭南茶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和作用,着力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实践无止境,公共艺术教育的探索也无止境。下一步我校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教育部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继续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努力提升我校美育工作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2021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