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关于客家源流存在哪些观点?如何定义“客家人”?客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客家文化的成因包括哪些因素?2017年4月10日上午9时,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宋德剑研究员作客我校通识教育中心,为在场的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宋研究员的讲座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客家研究的缘起及客家界定,他分别列举了以罗香林为代表的“客家中原说”、以房学嘉为代表的“客家土著说”,以及蒋炳钊为代表的“融合说”,并对三种缘起进行了学理阐释和优劣分析。二是通过二次葬、端午节、酿豆腐等习俗的文化解读,深入挖掘习俗、环境、族群与客家文化的关系。三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及图片来探索客家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因素,并认为封闭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客家文化古朴的民风民俗的保存。四是以梅州为例,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角度,探析梅州在客家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与重要价值。他强调,梅州被誉为“客都”的美誉,得到世界上各地特别是海外的客家人的强烈认同,同时也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客家地区的鲜明的“侨乡”特色,代表着客家文化的真正成熟。
作为历史学研究员,宋德剑研究员的本场讲座,更多侧重于从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角度来考察客家文化,既注重学理辨析,又侧重田野考察,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与开阔的学术视野,令在场各位老师获益匪浅。通识中心孙恩乐教授特别莅临本次讲座并与宋研究员进行了热情洋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