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上午9:00,通识教育中心邀请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焜教授在综合楼六楼排练厅为全体教师作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点思考”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通识教育中心刘淼主任主持。教务处何汉武处长参加了报告会。
张焜副校长的报告首先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涵义和重要内容,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是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管理体制、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按一定规律有机结合的一种整体运动,它规定了人才的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教育的逻辑关系中,人才培养模式处于决定性的一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着,张焜副校长指出了目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如观念偏颇、忽视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割裂、偏重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学习评价机制落后等等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混淆了知识、能力、素质的涵义,“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其实没有认真纠正过,理论授课学时过多,教师和学生疲于奔命,我们的培养方案几乎没有出现过专门为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设计和构想,知识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太单一,只停留在一张卷子上,没有关注学生的能力。而学生也只关注考试,存在“过河即神仙”的想法也就不奇怪了。
针对这些问题,张焜副校长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厘清一些基本概念,他还介绍了当今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的见解,如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博克认为:“迅速增长的信息和知识对各级教育都有影响力,在大学,最明显的需要是停止对传播固定知识的强调,转而培养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更合理的提法应该是进行能力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判(评价)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掌握、思维方式的形成、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训练。在欧美国家,“能力导向”标准已成为衡量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关键因素。
最后,张焜副校长与通识中心的年轻教师们进行互动交流,张焜副校长指出,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通识课程也要思考向学生传授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达到什么目的,从内容和方法上构建科学有效的学习体系。同时充满热情地鼓励年轻教师大胆改革,勇于尝试,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潮中贡献青春的智慧。
通识教育中心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张焜副校长的报告让我们获益匪浅,使我们在推进我校通识教育的进程中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