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 通识教育中心赴贵阳孔学堂开展传统文化调研工作

2024-12-06来源: 次浏览

为更好构建通识课程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新六艺的成才培养,12月2日上午,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廖建荣教授率队赴贵州孔学堂开展学习调研。孔学堂管委会副主任肖立斌教授、孔学堂推广部部长石静、贵阳市委党校刘铁军教授等热情接待廖建荣一行。

肖立斌副主任首先简略介绍孔学堂筹备及运营情况。2013年,孔学堂在贵阳诞生,恰逢其时、恰应其势,在建设之初,贵州就明确了孔学堂是“学堂”,不是“庙堂”,“孔”是方向、“学”是功能、“堂”是阵地的发展定位,即传承与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孔学堂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与森林、溪水、湿地等自然生态融为一体,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顺势而为”等价值观念的集中表达。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典雅肃穆,棂星门、大成殿、明伦堂、奎文阁、杏坛等标志性建筑遵循孔庙的基本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古典神韵。在功能布局上,突出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表达,突出了文化地标、“精神高地”的美学展示,是有别于国内其它“庙、堂、祠、殿”,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学习需求的文化殿堂。

他表示,十年来,孔学堂充分发挥传播、教化、研修、礼典等功能作用,形成了与山东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并列的一南一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修身之所、静心之堂,是贵州标志性的中华文化地标。

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廖建荣对孔学堂的热情接待表示诚挚感谢。他认为,孔学堂在民族地区诞生、成长且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具有示范意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通识教育的任务与使命。近年来,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一直积极探索新时代工科大学通识教育的建设,将传统六艺教学融入实践中,充分挖掘岭南灰塑、古琴、皮影、书画等非遗传统艺术文化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创造中体验中华民族精湛的手工制作技艺和丰富的创造力。同时,廖建荣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学习和借鉴孔学堂在典礼活动、民俗活动、六艺培训开展模式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改革、美育浸润活动的展开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讨会上,大家就孔学堂的文化传播与孔学堂推广、孔学堂的“四礼”活动及教化功能等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孔学堂推广部石静部长表示,孔学堂近年来持续推出“我们的节日”“我们的节气”“溪山踏歌行”“溪山翰迹”“仁爱在贵州”“外国留学生传统文化体验”等20多个系列活动,参加人数累计超过1000万人次,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充分发挥孔学堂传播功能,持续举办以“乡土中国”“诸子百家”“阳明文化”“古典小说”“诗歌雅颂”“中西文化比较”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公益讲座1000多场次,9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登台演讲;持续举办以展示、传播民间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春节文化庙会”,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石部长还重点介绍新六艺的具体传播实施方案,给与会者以启发和示范。

通识教育中心团队对孔学堂的“教化”功能给予充分肯定与赞赏,并就“开笔礼”、“婚礼”、“敬老礼”等具体实施教化的方法进行研讨,如何与地方文化融合创新,如何更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双方交流了仪式和体验活动对传统文化传播的价值和意义。

座谈最后,廖建荣副主任向贵州大学赠送我校通识教育中心陈靖老师匠心十年的著作《两周古文字编注》(三册)。此举加深了双方友谊,表达了双方共同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景。

此次调研,通识教育中心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孔学堂一行收获颇丰,此行不虚,孔学堂就如何保留、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做出了优秀的示范,在各种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往交融的今天,积极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互学互鉴、同生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