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正文

科普基地动态 | 坐标广东工业大学,这里藏着一个非遗的科普基地!

2024-12-11来源: 次浏览

12月8日,在广东工业大学科普基地内,一场非遗传统艺术文化体验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广州市少年宫组织了来自全市、各区的65名优秀中小学生代表——广州市及各区少理事齐聚于此。共青团广州市委学校少年部部长邱仲灏、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杨伟文、广州市少年宫少先队工作部部长雷霞及李翔老师、徐珺珺老师,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林美璇、黄恩旎老师等参加了活动。

此次活动充分发挥广工通识教育中心“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积极作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岭南灰塑、皮影戏、敦煌壁画临摹和古琴演奏等非遗项目,在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内涵。

活动现场,杨伟文副主任向通识教育中心为孩子们组织了这场非遗传统文化艺术实践体验的活动表示感谢,希望孩子们能在活动中学到更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与技能。他也表达了对通识教育中心未来能够继续支持并开展更多类似活动的期待,希望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共同搭建起一个让青少年们了解、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让更多的青少年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林美璇副主任向少先队广州市及各区理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详细介绍了通识教育中心非遗美育工作坊的情况,并重点讲解了本次非遗研学项目。她希望孩子们能通过参与此次活动,深入体验非遗文化,在实践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她勉励孩子们通过用双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努力成为非遗文化的知晓者,继而成为它的热爱者与传承者。

一、岭南灰塑:触摸历史的肌理

从陈家祠屋脊上的独角狮,到余荫山房山墙间的蝙蝠,岭南灰塑工作坊的李智老师给非遗少年们娓娓道来岭南灰塑的深厚文化底蕴,并且结合岭南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成村的作品,近距离感受灰塑的美。

在李老师的解答中,少年们逐渐拉近了与岭南灰塑的距离,感受了“独角狮”“蝙蝠”“鳌鱼”“荔枝”“石榴”背后的美好寓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也由此变得更加深刻。

在体验环节,孩子们全神贯注,沉浸在灰塑制作的深刻体验之中,他们以细致的一描一绘,一勾一勒,塑出深深岭南情。

二、皮影:光影中的传统文化

在皮影工作坊里,老师通过“借灯、传影、配声以演故事”的方式,体验了这一活跃了2000多年的民间艺术,引得孩子们的阵阵呼声。在老师的详细介绍下,学生们不仅对皮影戏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开始纷纷上手体验一番。

随着灯光的闪烁和幕布的摇曳,学生们操纵着手中的皮影,尝试着讲述自己的小故事。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好奇,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小心翼翼,却又充满了探索的热情。这些故事或许简单,却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想象,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传承。

三、古琴演奏:音乐中的文化传承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悠扬的琴声穿越千年,至今仍在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每一次拨弦,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次聆听,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习了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感受着古琴音乐的深邃与宁静。在古琴的演奏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更领略了中国传统乐器的音乐魅力。

四、敦煌壁画: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其精美的绘画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是艺术爱好者和学者研究的对象。老师详细介绍中国书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通过丰富的书画文物展品,图片资料展示深刻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学生们在敦煌壁画临摹的体验中,感受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此次广州市少年宫组织广州市及各区少理事走进广东工业大学科普基地体验非遗文化,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种下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质,更培养了他们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文稿:张湃

图片:胡永健

初审:黄恩旎

复审:林美璇

终审:黄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