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正文

艺术团动态 | 感受粤剧之美 传承岭南文脉

2024-09-10来源: 次浏览

粤剧,这朵南国艺术之花,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如今,它带着千年的韵味,优雅地步入了青春的殿堂——高校校园。在这里,古老的旋律与年轻的心灵交织碰撞,共同编织出一幅幅传承与创新并存的美丽画卷。

为了更好地传承粤剧艺术,学校高水平合唱团邀请了资深粤剧艺术家前来授课,让工科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和学习这门岭南优秀传统艺术。

工大学子“现场学艺”

感受粤剧之美

8月27日,一场独具岭南本土特色的粤剧艺术文化交流学习活动走进广东工业大学校园。广州粤剧院的粤剧名家何宇青老师(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少儿剧教育家)、崔玉梅老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粤剧文化非遗传承人)来到我校高水平合唱团,与师生们进行了粤剧文化交流学习与探讨研究。

粤剧之韵

走进高校校园

交流会上,高水平合唱团指导老师梁为副教授首先介绍并特别感谢何宇青和崔玉梅两位粤剧名家的到来,以及他们长期以来对粤剧文化推广的无私奉献。梁教授表示,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此次开展粤剧艺术文化交流学习活动,是希望合唱团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和艺术学习实践,更深入地了解粤剧这一非遗传统艺术形式。在心灵深处与岭南文化的根源进行了对话,从而能更好地演唱好《粤韵水谣》等几首由梁为、吴凡老师原创的具粤剧元素的合唱作品,更好地传承粤剧这一岭南优秀传统文化。

帝女花经典唱段演绎、现代流行与粤剧唱腔同台合唱,从粤剧行当角色特点讲解,到现场互动专业演员的亲身传授……合唱艺术厅里精彩瞬间接连不断。

在粤剧艺术普及讲座中,两位粤剧名师结合粤剧角色的演出内容进行粤剧艺术普及,并与合唱团学生们进行互动。同学们踊跃参与其中现场“拜师学艺”,亲身感受水袖、八角巾、枪花等结合道具的表演,沉浸式体验粤剧之美。

“一直对粤剧很感兴趣,今天难得有机会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特别是看到两位粤剧老师耍枪的动作十分潇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参加了此次活动的轻工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卢宝怡同学表示,以后也将更多关注粤剧艺术和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留住经典底蕴

8月29日,合唱团的核心成员在梁为副教授及何宇青、崔玉梅两位粤剧大师的指导下,前往永庆坊粤剧博物馆进行了一次校外学习之旅。

梁为副教授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粤剧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并强调了它在中国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两位粤剧老师的详细讲解,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粤剧的服饰、道具、手稿等珍贵展品。

随后,在梁为副教授的指导下,大家还学习了粤剧的记谱法、指挥手势以及伴奏乐器的使用。

最后,学生们体验了AI科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的融合,对粤剧及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感。

融合创新

焕发时代活力

学校高水平合唱团的指导老师梁为副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他将粤剧元素融入合唱作品中,创作出了《粤韵水谣》、《睇大戏》、《返归》、《花涌艇仔》等一系列精彩的合唱曲目,让传统戏曲。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屡获殊荣,深受观众喜爱,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合唱艺术的独特韵味。

一代代合唱团的工科学子们,也在演唱这些作品中逐渐领略到了粤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无限魅力,激发了对传统文化探索的热情与兴趣。他们开始主动了解粤剧的历史、唱腔、身段,甚至尝试在课余时间学习简单的粤剧表演技巧,力求在合唱中更加精准地传达出每一句唱词背后的情感与故事。

随着合唱团成员们对粤剧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情感共鸣的加深,他们的演唱也日益成熟,充满了感染力和表现力。

《睇大戏》让人仿佛置身于热闹非凡的戏院,感受着观众们的欢声笑语与掌声雷动

《粤韵水谣》的悠扬旋律中,仿佛能听见珠江水畔的轻柔细语

《返归》一曲,以深情而质朴的旋律,唤起了人们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与无限向往。

《花涌艇仔》通过欢快的节奏与生动的歌词,展现了岭南水乡的独特风情与人民生活的温馨画面。

合唱团带着这些歌曲参加了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从繁华的都市舞台到偏远的乡村学校,从国内的重大比赛到国际的艺术交流盛会,每一次演出,都是对粤剧艺术的一次深情致敬,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有力传播。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粤剧不仅得到了有效的传承,更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次粤剧艺术文化交流学习,不仅提升了我校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增强了文化自信。通识教育中心将致力于这些富有成效的艺术实践活动,以助力学校培养既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又拥有艺术修养的理工科专业人才!

文案|陈旭凡 林美璇

排版|兰世毅

图片|兰世毅

初审|梁 为

复审|林美璇

终审|黄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