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

首页 >> 美育教育 >> 美育成果 >> 正文

2021--2022学年度广东工业大学美育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2022-11-14来源: 次浏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等部门多次下发美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要求。据此,我校制定了五年(2019-2024)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围绕“与广东崛起共成长 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以“高质量,求发展,谋创新,攀新高”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三步走为具体目标,通过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全面打造学校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新形象,坚持以文育人,发挥学校美育教化功能,使文化素质教育成为学校的“闪亮名片”,助力学校向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建设目标砥砺奋进。

一、 广东工业大学美育平台和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一)现有美育教育平台10个,2021-2022学年度新增2个

新增“岭南灰塑科普基地”和“岭南传统纺织服饰文化传承”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咨询基地。重点落实公共艺术教育、灰塑、美育浸润、美育学术会议等方面的工作。

国家级省市级基地(中心)

平台名称

获批时间

国家级教学基地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1999

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2013

广东省教育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科公共艺术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5

广东省教育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传承基地:岭南灰塑

2019-2022

广东省教育厅美育浸润计划平台

美育浸润计划项目:汕头、揭阳

2020-2022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广东省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7

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广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基地

2017/2020

广东省社科联人文社科科普基地

科普基地:灰塑

2021

广东省级咨询基地

纺织服装创新

2021

广东工业大学研究基地

粵港澳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

2016


(二)依托平台美育工作卓有成效

1.依托广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广工-揭阳项目,本年度对接惠来县、揭西县9所学校进行美育浸润。教学团队加强组织协调,深入实地调研,强化精准对接,传承非遗文化,打造美育精品,稳步推进阶段性工作目标。

本年度对接惠来县慈云世铿中学、惠来县华湖镇华谢小学、惠来县实验小学、惠来县明德学校、惠来县京陇学校、惠来县锡溪学校、惠来县澳角学校、揭西县金和镇和东小学、揭西县灰寨镇灰寨小学等9所学校,组建24个社团或兴趣班,6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开展线上线下浸润活动11次,颁发美育教育基地与美育特色项目牌匾37块,10套“广东工业大学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美育课程客座讲师聘书”,38套结对教师聘书。开展美育师资培训和项目申报座谈会20多次;开设《岭南建筑灰塑技法》《泥塑技艺》《抽纱技法》《吹塑版画》《团扇牡丹.水彩表现》《舞蹈》《语言艺术》《合唱艺术》《潮剧》《打击乐》《交响管乐》《书法艺术》《推广普通话》等美育课程,开展了线上线下课堂教学活动;在广工揭阳校区开展1次美术作品展览,1次新年音乐会,有5所美育浸润学校70多名师生参加;参加美育浸润师生教学团队100人次以上,组织各类讲座、教师进课堂、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等活动,受益教师学生近万人。

2.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一直积极投身于岭南传统工艺灰塑的传承与创新工作,设计了“源于民间——研于课堂——创于实践——兴于社会”的研创思路,规划了“一体两翼三个抓手”的整体发展全景。整合美育资源,凝聚团队力量,在岭南灰塑系列课程中,通过“手工技艺+艺术审美+文化体验”激发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推出系列成果。

本年度岭南灰塑基地的四大优点:一是岭南灰塑的传承活化,将灰塑工艺的活态传承落到实处;二是面向人人,普及灰塑文化与技艺;三是重视利用灰塑元素设计与创新,为灰塑传承培养多层次、多面向、多维度的传人;四是传播辐射广,与各名园、博物馆联合共建,与对接签约中小学和社区教育共享。主要表现在完成省教育厅专家组的《岭南基地》复评工作,在大学城综合楼二楼大厅开展“非遗传承--岭南灰塑艺术展及学生作品展”活动,展出了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成村先生及其团队的精美作品、岭南灰塑博物馆采集录制的粤港澳各地灰塑景观纪录片等;在灰塑工作坊中展出了历届学生的结课作品,既有遵循传统题材的吉祥图文,也有跨界动漫的创意形象;开展第三、第四次在线灰塑设计大赛,收集优秀作品100多件;教学团队与非遗传承人、文化馆和特色企业取得紧密联系,探访汕头地区传统工艺文化项目,同时用文字和影像全程记录项目推进过程,完成系列新闻报道5篇,拍摄音像资料近100小时,充实线上灰塑博物馆各个栏目内容;有序推进线下灰塑博物馆建设,在场地、设备、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整体推进了文化活动中心中灰塑工作坊的建设;重点推进《岭南灰塑文化与技艺》系列课程建设,在四个校区的灰塑工作坊开展教学工作。在相关方面,依托中心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灰塑科研与高水平作品创作,获奖作品多件,有省级项目、论文。

3.依托学校推进新建学生活动中心项目的建设和教学示范中心,在教学实验资源原有硬件配套基础上,有较大改进,配置了艺术展览、多功能演播中心和多个艺术创意活动区,设计并开设了面向全校的公共艺术实验教学课程及实训活动项目。

目前,已拥有两个国家级基地的实验实训条件外,建有包括19个公共艺术教育实验教学工作室在内的面积约4600平方米的实验与实训教学空间,配备有500余件/套艺术实验(实训)专业设备;拥有全国高校唯一的世界顶级设计大师库卡波罗艺术馆;建设了走在世界前沿的新媒体交互实验室,以及服装表演艺术展示展演厅、舞蹈排练厅、合唱排练厅、交响管乐排练厅、民乐排练厅、古琴工作坊、语言艺术工作坊、书画工作坊(书法篆刻)、香云纱工作坊(剪纸、皮影)、戏剧工作坊、陶艺工坊等实验实训场所;正在建设与配置流媒体技术应用中心、数字影像实验室、音效实验室、影视演播室,录影摄影棚、录音棚和3D影视级别的非编系统,全景虚拟现实CAVE演示系统,全息互动投影系统等全球顶级的设备系统,种类齐全的传感系统,互动游戏学习与研发系统等,为公共艺术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专用教学场所与设施设备等教学条件完善。在四个校区,均配有灰塑工作坊,并配备充足的教学工具、画架,提供上课所需要的材料,每间专用教室能够容纳50人。东风路校区图书馆一楼的专业展览厅和艺术设计学院的一楼展区可为灰塑展览提供合适的场所,大学城校区的学生活动中心,专门设置灰塑长廊、灰塑墙等展示空间。

二、广东工业大学美育教育教学特色鲜明

本年度广东工业大学美育教育课程建设和改革基本情况,继续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区域特色鲜明、文理相通、科技与艺术相融的通识课程体系。

1. 紧跟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协助学校职能部分做好方案建设,完成《广东工业大学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实施方案》的《美育》部分,提交一年一度的《广东工业大学美育报告》《美育浸润年终总结》等教学平台的成果报告,推进八门美育必修课程以学分形式进入毕业生培养方案。获得各级各类项目和奖项,获得教学成果奖省级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得校级以上教改项目5项;省级优秀案例6个;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课程校级5个,省级示范课堂1个,教材项目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7项;教师各类教学比赛省级5人次获奖。

2.重点进行课程建设,推进一批特色课程建设。一是一流课程建设,目前中心有20门在线精品课程,12门课程在线运行,受益学生10万+。其中在线精品课程的数量据学校首位,其中有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次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研究生精品课程。二是重点课程建设,在四个校区设“灰塑工作坊”,重点建设《岭南灰塑技艺》《岭南灰塑文化》课程;推进依托艺术团+工作坊的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主推皮影、剪纸、篆刻等手工艺类课程,支持合唱、舞蹈、交响管乐、戏剧、语言艺术、民乐等艺术表演类课程;保障团队课程建设,实施课程负责人管理机制,做好《工程伦理》《大学语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等团队课程建设。三是美育核心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开展美育课程文件精神,推进美育课程进入培养方案学分制,学生达到2.0学分,方能毕业,在课程建设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广工美育课程特色,并通过高校交流平台,分享广东工业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经验。四是继续推进《博雅讲坛》讲座课程,邀请校外知名学者、专家进课堂,现已举办讲座120场,凝练《博雅讲坛实录》汇编教学成果。五是组织管理好通识选修课程,向课程体系化、精品化、高质量化方向不断完善和提升。

3.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教学平台建设,重点落实通识教育中心的对外宣传工作,利用广工通识教育微信公众号进行推文,对于教学观摩课、博雅讲坛、竞赛活动、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经典书目推荐等重要内容,精心组织撰写宣传稿、导读文本,进行推文。本学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团队整理经典书目解读与感悟推文;组织和推进以中心骨干教师为主主持的各类在线竞赛活动,组织线上读书分享交流会、征文比赛、诵读中国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灰塑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在对大学生开展好书阅读推荐专栏中,继续推荐好书,对接广工通识教育信公众号推文100余篇。

4.重点对接校内外资源,开展传承基地共建工作,推进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平台项目的落实,对接邵成村灰塑艺术工作坊、陈家祠、佛山祖庙、资政大夫祠、岭南四大名园以及青田村等机构建立校外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建立5个校外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为项目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保障。重点进行2个平台的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省级传承基地:岭南灰塑;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对接揭阳。

2021-2022学年度校内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活动汇总表

基地名称

地点

建立时间

面向校内专业

校内专业代码

是否是创业实习基地

是否是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

当年接纳学生总数

(人次)

是否与行业企业共建

广州邵成村灰塑艺术有限公司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

2019.11

不限定专业

000000

368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

2019.11

不限定专业

000000

457

佛山祖庙博物馆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

2020.6

不限定专业

000000

457

广东民俗博物馆(资政大夫祠)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

2020.5

不限定专业

000000

368

顺德伦教成艺晒莨厂

校外

2019.8

不限定专业

000000

685


2019年,整合校内外资源建成4个灰塑工作坊,分布在四个校区,开展岭南灰塑传承工作。拥有10位专职教师、6位兼职教师,组成一支跨学科、跨专业的师资队伍。工作坊每学期活动内容包括四个校区的课堂实践、灰塑设计大赛、灰塑文化展览传播活动,完成灰塑建筑文化保护、利用、修复情况现状报告的调查和信息采集等,丰富多彩。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平台建设,对接完成4个校区的灰塑工作坊建设工作,重点建设《岭南灰塑技艺》《岭南灰塑文化》等课程,外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成村等多位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进行教学;组织教师团队进行多景点的灰塑景观视频拍摄、文案撰写与纪录片制作等工作,组织教师团队整理与撰写灰塑相关资料,从实物、设计、到方案,完成灰塑虚拟博物馆建设,并不断充实线上内容;组织基地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完成总结报告和佐证材料的撰写工作,落实灰塑教学成果展览、大师作品展览等基地布展工作。本基地与校外多个文化基地建立协作关系,在校内组织多学院协同共建,利用全校通识课程平台优势,通过学院专业基础课、校公选课开展教学,以工作坊教学、社团活动、专题讲座、定期竞赛等形式提升教学成效,依托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站式立体联动推进课程建设,课程覆盖四个校区,并向社会推广,打造广东工业大学灰塑文化传承品牌。在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岭南灰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整合校内外资源,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广州民俗博物馆等文博单位通力合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灰塑》充分提炼,开发课程,并以工作坊的形式辐射传播到周边中小学及社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出来,让广大青年学生加深记忆,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着力推进汕头和揭阳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11次深入对接的9所中小学进行现场办公、教师培训、教学研讨等工作,确保抽纱、英歌舞、合唱、美术、语言艺术、舞蹈等对接项目的落地。

5.加强教研部和督导组的建设,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以教研部为单位,积极组织教学研讨,从制度建设到教学规范,公开、知情;督导组,有计划深入各校区听课,任务明确,工作踏实高效,全覆盖听课;积极推进教学优秀奖获得者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全体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实现中心全覆盖听课,完成100%覆盖率;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有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与教学培训会议,受益教师达10人/次以上;积极推动课程移动端嵌入式教学改革,组织教师培训在线培训多场。

6.研究生工作顺利开展。完成并持续更新研究生教育网站信息与建设工作;完成2021级研究生面试和招生工作,组织开展2022年招生宣传宣讲活动,录制宣传片、推送海报进行宣传;落实了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撰写等工作,指导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竞赛等各方面工作,指导学生获得各类奖项;对接研究生通识课程体系,积极组织与开展研究生通识课程教学改革课题研究,获得省级精品课程1项。

三、美育教育研究蔚然成风

科研工作稳步推进,继续取得突破性成绩。积极开展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验收与升级、岭南灰塑基地中期检查等各项工作,多次邀请专家到中心进行项目申报辅导,推动中心项目申报工作。纵向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省哲社规划项目1项;发表论文9篇,其中4篇核心;出版《临济宗要略》专著;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2021-2023年)”基地运行良好,举办“非遗传承、创意与互享”学术研讨会。

11月21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广东工业大学指导,广东省社科联“岭南传统纺织服饰文化传承研究”决策咨询基地、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南京大学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研究”课题组和中共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非遗的传承、创意与互享”学术研讨会在连山县顺利召开。来自南方网、南京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以及主办方广东工业大学等十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对非遗审美经验的传承与互享研究、连山壮族瑶族非遗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岭南纺织服装及灰塑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连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唐自辉以及县委办、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等各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此次会议。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人民日报等国家级、省级重要媒体平台上推文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四、公共艺术各类活动开展及比赛成效显著

除了第一课堂开设大量公共艺术理论课程之外,依托工作室、艺术团,一大批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与美育相关的工作。

1.美育实践工作创佳绩。2019-2022四年,中心高水平艺术团参加各类比赛共获得包括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奖项累计70余项,其中一等奖(含特等奖、金奖)39项。其中,2021-2022学年,主要成绩有,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2021年广东省高校艺术作品征集展演活动荣获包括合唱、语言、戏剧在内的三个一等奖。

2.美育实践由过去的艺术改编向艺术原创方向发展。正在牵头推进东深工程情景剧史诗剧原创和排演工作,该剧被列入2022年学校十件发展大事之中,计划于2022年11月校庆时演出。目前《青春印丰碑》大型史诗剧,已经成型,参演师生200多人。本年度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原创作品如戏剧《一顶红军帽》、朗诵作品《星光》、合唱《睇大戏》等。

3.擦亮“春夏秋冬”文化素质特色品牌。四年来,中心高水平艺术团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扩大学生艺术人文素质的群体性教育,以美化人,以美育人,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每年进行新年音乐会、戏剧团专场、民乐团专场、古琴演出;同时参与学校各种活动的表演。2021-2022学年,作为实践教学成果汇报,戏剧、合唱、民乐、古琴等团队各种专场演出10余场,其中大型演出《2022年广东工业大学新年音乐会》分别在大学城校区和揭阳校区演出。

4.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如火如荼,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多彩氛围。工作室的教师们带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很多实践课程采用俱乐部教学方式,以带领社团的方式展开。工作室的老师带领的校级社团共有32个,如:演讲与口才协会、茶道协会、文虎灯谜学社、辩论协会、玄武戏剧社、影协、书画社、书法协会等;我校学生社团正在从数量和规模扩张向内涵和质量提高的方向转变,学生社团在学生自我管理、个性培养、知识拓展、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和交往能力培养、人文素质和综合审美素质提高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多名老师担任学校举办的各项艺术活动比赛的评委,还有部分教师担任省、市级艺术比赛的大赛评委。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实践无止境,公共艺术教育的探索也无止境。下一步我校将贯彻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教育部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继续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努力提升我校美育工作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2022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