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在线

首页 >> 通识在线 >> 博雅讲坛 >> 正文

博雅讲坛第四十四讲预告

2018-03-27来源: 次浏览

  讲座题目:审美教育:致力于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共同成长
  嘉  宾:罗筠筠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座时间:2018年3月28日(周三)18:30
  讲座地点:广工大学城校区教3-105室

  嘉宾简介:

  罗筠筠,女,北京市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审美文化委员会副会长、广东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通史研究室、文学所文艺理论室工作。2002年起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任教,主讲美学、中国美学史等课程。曾主持20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岭南广彩艺术的美学研究》等,主持和参与多项传统艺术的复兴与创新项目。先后出版专著10余部,合著、译著若干部,论文数十篇。自2005年9月师从当今岭南派掌门人谢导秀先生学习古琴,对琴学理论研究有浓厚兴趣,曾先后发表《中国琴学与美学》、《孔子与琴道》、《“琴”文学美学初探》、《先贤与琴》、《中国古琴制作中的生态意识》、《说琴》等学术论文。

  内容简介:

  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裕、精神生活的日益多样化,中国人是否也面临着这种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不能同步发展的困境呢?从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状况来看,我认为这种情况不是不存在的。物质与精神、科学与道德、感性与理性的不平衡发展由来已久。本世纪初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所造成的对人类个体全面发展的扼制,促使自从马尔库塞提醒人们大工业社会存在着把人塑造成“单面人”的危险,许多人文学家包括美学学者都认识到了割裂感性与理性,片面强调理性化给个体的人格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伤害,并自觉承担起了解放人的感性的重任。尤其中国的美学学者更认识到,对于经过“十年浩劫”中人的感性与审美权力被彻底剥夺、整个民族的审美素质空前下降的中国人来说,通过审美教育解放被压抑多年的人的感性世界,从而促进个体人格的全面完善,更是一个迫在眉睫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讲座属广东工业大学“博雅讲坛”第四十四讲,欢迎全校师生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