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在线

首页 >> 通识在线 >> 博雅讲坛 >> 正文

问道审美教育 致力共同成长

2018-04-09来源: 次浏览

中大罗筠筠教授作客“博雅讲坛”课程第四十五讲


  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裕、精神生活的日益多样化,中国人是否也面临着这种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不能同步发展的困境呢?当代中国人该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呢?
  3月28日晚,中山大学哲学系罗筠筠教授作客我校“博雅讲坛”,围绕“审美教育:致力于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共同成长”这一主题,阐述了她近年来对于审美教育以及对如何让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同步发展的观点与思考。
  何为美育?人类为何需要美育?罗教授首先援引爱因斯坦与雅斯贝尔斯等著名学者的名言来证明美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她指出。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然后,她重点阐释了美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她表示,今天我们重新阐释美育,不能离开素质教育这个背景,美育与素质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她强调,素质教育应把学生健康成长当作教育的重要价值指向。教育不只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够从事劳动的人,而且要培养身心健康、能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个性丰满的人。因此,学生不仅要有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它们才是最为基础性的。
  再次,罗教授从中西方教育体系的层面,归纳出美育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由于审美素质是现代人的素质结构中基础性要素之一,它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能够对道德、心理、人文等素质要素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没有美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
  最后,罗老师从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三个方面重点论述了美育的本质。她总结道,美育之所以能够成立和独立,就在于它可以升华感性,引导趣味和完善人格。这就是说,美育不是单一的和平面的,而是一个综合的有机体,其中感性教育是基础,趣味经验是中介,人格教育是目的,三者相辅相成。
  整场讲座,罗筠筠教授以其高屋建瓴的学术视野与旁征博引的渊博学识,深深地吸引着在场二百余位师生,让大家感觉受益匪浅。讲座中,罗教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所造成的对人类个体全面发展的扼制,以及我国美育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这一事实,呼吁高校加强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全面完善。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美育教育工作者,一定不会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坚守高尚的美育阵地,坚持传承创新,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博雅讲坛》是通识教育中心2015年下半年开设的人文类通识讲座课程,由通识教育中心乐云老师主持。本课程自开设以来,得到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目前,《博雅讲坛》总计已开办43场博雅讲座,邀请包括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彭玉平教授数十位校内外知名学者莅临讲坛,为近万名校内外学生奉献出一道道精彩的思想盛宴,让人文之花在工大校园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