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1日晚,校党委办公室主任谢冠华副教授作客广工“博雅讲坛”,为大学城广工学子带来一场关于传统文化与大学诗歌精神的精彩讲座。
谢教授首先以黑格尔的名言“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好像是没有祭坛的神庙”开端,由此引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及的“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他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其次,他从四个维度分别论述了“神”、“物”、“心”和孔子智慧四者的定义内涵及相互关系。一是“神”与宗教的产生渊源、存在合理性及局限性,他特别指出:中国几乎没有宗教。中国以道德代替宗教。宗教为信仰之事,寄于教徒之恪守教诫;道德为理性之事,存于个人之自觉自律。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二是“物”的本质属性以及物与人的关系。谢教授特别提醒我们,只重物理,忽略人道是危险的,同样会导致社会危机。蔽于用,役于物,迷于客成为当今人类的基本状态,会导致人成为“单面人”。三是“心”与“神”、“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心”不能独立存在,必存在于身体之内,而身体的存活不能离开“物”,“心”需要安顿,精神要有依托,所以离不开“神”。四是在对“神”、“物”、“心”关系的全面梳理得出结论:人类的应然世界、理想世界不是唯神的,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而是神、物、心三位一体,以心为主宰的世界。这就是孔子的智慧。
再次,谢教授从五个部分论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是从三个关键词(“道”、“礼”“和”)来辨析中国传统文化之要义。二是儒家的“一个世界”观。三是民族的根与魂。四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体系。五是如何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五个部分,既全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精髓,又冷静客观地分析传统文化存在的弊端缺憾,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接指明了发展方向与提供了实践路径。
最后,谢教授详细阐释了大学与诗歌的关系,以及大学诗歌精神的特质。他表示,诗歌乃大学之精魂,诗歌需要大学,大学更需要诗歌的滋养。他同时强调,与诗歌同行是一种必要的青春体验,每一个热爱诗歌的年轻人都将获得敏感的心灵、浪漫的气质、好奇心和想象力、探索语言的精妙、叩问人生的奥妙等审美体验。他寄语工科院校的同学,应该学会从诗歌中获得精神的滋养,涵泳道德情操,锤炼砥砺人格,让自己的青春年华变得更加丰富而美好。
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创作经历的知名诗人,谢教授在讲座中充分展示出他身为诗人的充沛激情与文采斐然。从《往返你辽阔如蓝的海》中,我们感受到他对家乡及亲人的深深眷念;从《重新发现花开的方式》中,我们领略到诗人对哲思以及对祖国未来的光明向往。让生命在诗歌中穿行,认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或许是本场讲座给学生们的最大启示。(乐云)